本报青岛10月9日电 (记者张嫱)国庆中秋假期刚过,位于山东青岛即墨区通济工业园的青岛精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高端精铸项目车间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现在配资网上炒股配资,我们企业的熔炼能力达到每年4950吨,产能瓶颈突破后,订单积压的难题迎刃而解,今年企业效益定能再上一个台阶!”公司总经理张文利难掩兴奋。
作为一家专注高品质阀门生产的企业,该公司持续攻关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气控活塞角座阀、气控梭阀等产品,成功适配高危、高耐蚀工况下的核电、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过硬的产品品质带来了诸多订单,也对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作为铸造企业,自2022年山东省将其纳入“两高”(高耗能、高排放)管理范围后,能耗总量限制成为制约企业产能的“紧箍咒”。
转机出现在今年3月。青岛市工商联开展“四为三访两送两促”活动,深入民营企业听诉求、送政策、优服务。在政企圆桌会上,张文利倒出了“苦水”:“产能受限逼着我们推掉不少订单,可委外加工又无法保障品质,砸了招牌得不偿失啊!”
青岛市工商联很快组建精锐机械扩产能工作小组,一边与企业深度对接,摸清高端精密铸造项目提升产能的迫切性与可行性;一边联动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等部门,梳理政策文件,寻找破题依据。
在与多部门对接中,工作组敏锐捕捉到政策机遇——去年6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促进轮胎铸造行业转型升级调整优化项目管理的通知》,将铸造行业调出“两高”范围,且窗口指导权限下放至市级,仅要求新上项目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符合高端标准。
手握政策依据,工商联化身企业与政府间的“超级联络员”,多次组织政企对接会,推动面对面沟通;指导企业对照新政策,从能耗控制、污染物排放、碳排放管理到设备升级等方面,系统梳理项目情况,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呈报相关部门。
高效联动迅速见效。青岛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多部门开展市级联审,邀请行业专家现场核查,依据国家标准核算项目熔炼能力,同步征求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意见。短短两个月后,张文利便收到了《关于青岛精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高端精密铸造项目窗口指导复核的复函》,明确项目年熔炼能力为4950吨。
“从每年1000吨到4950吨配资网上炒股配资,产能增加了近4倍!”张文利难掩激动,“这多亏了工商联‘穿针引线’,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等部门高效审批。有政府部门支持,我们也将马力全开促生产,力争在高压、高频、高精度阀门领域持续突破!”
富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