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的冰箱中网上配资门户
存放着奶制品、熟食肉类、冰激凌
沙拉、三明治和水果等美食
在此提醒大家
如果家里有老人、孕妇
或免疫系统较弱的人
千万小心“冰箱杀手”——
李斯特菌
深圳30岁的小陈(化名)
在孕26周前产检一路绿灯
顺利进入孕中期
就在她以为一切都会平稳顺利时
意外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凌晨入院,当晚流产
9月27日凌晨,孕26周+3天的小陈因反复发热,被送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患者来的时候情况非常紧急,高烧39度,胎儿心率极快,已经出现不规律宫缩。”小陈的主管医生李建焕回忆道。
展开剩余85%这意味着,随时可能出现流产、死胎、出生缺陷和新生儿死亡等情况。
产科医疗团队立即展开抢救,请来了感染科会诊,多方讨论……
产科医护团队查房
但病情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即便是用了最高级别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感染依然失控。
入院当天晚上19点,小陈出现不规律宫缩以及阴道出血,胎心反复减速。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救治,胎儿还是不幸流产了……
从凌晨入院到当晚胎儿流产,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17个小时之内。
找到元凶——是“冰箱里的杀手”
病因成谜,治疗便如同在迷雾中前行。
在病原学结果明确前,医疗团队只能依靠经验,使用广谱的高级抗生素,但效果一般,流产后仍反复发热。
转机出现在血培养结果回来的那一刻——结果显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阳性。
图片:小陈的血培养结果
结果出来的那一刻,一切都对上了。
医疗团队立即将抗生素更换为专门针对李斯特菌的药。效果立竿见影。
用药后,小陈的体温就明显降下来了,最高才37度3,基本上正常了。
经过两周治疗后,小陈已经康复出院了。
孕期警惕这种“冰箱杀手”
李斯特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病原菌,也是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其致死率可达20%~50%。
▲李斯特菌平板菌落特征及镜下特征(图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微信公众号)
其对各种环境(如低温、高盐、低pH、氧化应激等)的耐受性很强,4-10度是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可大肆繁殖,所以江湖人称“冰箱杀手”。
从摄入李斯特菌到发病,有些人会有一段很长的潜伏期,通常可达三周,有的甚至潜伏2个多月。较长的潜伏期也让人们很难确定真正引起感染的食物来源。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其实不用太担心,大多数人感染了李斯特菌没有症状,或者出现腹泻、发热、疼痛和畏寒等症状,几天后便痊愈。
但是,对于孕妇、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而言,李斯特菌感染可能非常凶险: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较弱时,李斯特菌扩散到肠道以外的组织和器官,就可能出现头痛、发烧、肌肉酸痛、颈部僵硬、意识模糊、失去平衡和抽搐等症状。
在怀孕期间,女性的免疫系统会发生变化,孕妇因此更容易感染李斯特菌。虽然孕妇感染后本人可能只有轻微症状,但细菌会进入胎盘并感染未出生的胎儿,从而引起早产或流产,或者致使新生儿患上重病或死亡。
据媒体报道,一位怀孕 37 周的孕妈吃了冰箱里冷藏的食品后感染李斯特菌,最终导致胎死宫内。
医生提醒,一旦出现发热、胎动异常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哪些食物中可能存在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无法通过味觉、嗅觉或肉眼检测出来,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可以从土壤、动物、植物和废水等几乎所有环境中分离出来,因此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有很多被污染的机会。
作为一种兼性厌氧细菌,李斯特菌在无氧环境中也能存活,因此,可见于真空包装的熟香肠、意大利火腿、熏肉等食物中。
从过去暴发的一些疫情来看,李斯特菌感染常与未经消毒的生鲜奶、沙拉、未清洗的生蔬菜、熟食肉类和预切水果等食物有关。
土壤中的李斯特菌在大雨天很容易溅出,溅到生长在地面较低位置的果蔬(例如哈密瓜)的表面或表皮上。哈密瓜的瓜皮上面还有很多网状纹路,不容易清洗干净,于是,当人们切瓜的时候,李斯特菌就会被带到果肉上。
此外,哈密瓜的酸度较低,而且经常放在冷藏室里较长时间,也有利于李斯特菌的生长。所以,一些专家建议患李斯特菌病风险较大的人群少吃预先切好的哈密瓜。
使用冰箱冷藏食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由于细菌在5℃及以上的温度中生长较快,因此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应保持在4°C或以下。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建议,很多家庭都没有达标。
专家建议,在冰箱不同区域放置几个粘贴式温度计,要是发现某个区域的温度偏高就调整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冰箱内部的温度也会有所不同。冰箱靠后的位置通常温度较低,而冰箱门则是最热的地方。
冰箱存储食物,以下小技巧要记牢:
牛奶、生肉等食物最好不要放在冰箱门上的置物架上,最好放在靠近冰箱后部位置。
生肉与即食食品要分开存放。生肉最好存放在冰箱底层。
东西比较多,可以借助旋转托盘等收纳用品,但要注意,冰箱应避免塞得太满,尽量保持冰箱容量在75%左右,这样冷空气才能正常流通。
此外,避免频繁打开冰箱门或敞开太久,每次开门,暖空气都会涌入冰箱,而冰箱门敞开得越久,内部温度就越接近室温,帮助细菌繁殖。冰箱的门缝密封条也要定期检查、清洁。
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央视新闻、深圳大件事网上配资门户
发布于:北京市富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